2023年7月25日,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元时说:“这片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,之所以能够延续得这么久、保护得这么好,得益于明代开始颁布实行‘官民相禁剪伐’‘交树交印’等制度,一直沿袭至今、相习成风,更得益于当地百姓世代共同守护。”他嘱咐:“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,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。”
两年来,翠云廊的守护者是怎么做的呢?
这几天,“树医生”们就正对翠云廊沿线的884株濒危古柏进行“复壮”工作,针对“病情”对症下药,开出清腐消毒、“马甲”支护、生态环境修复和病虫害防治等“处方”。目前已有801株古柏完成修复工作,今年年底前,884株濒危古柏将全部完成“复壮”工作。
戳视频!一起走进古柏的保护历程,打开“古柏保护放映机”……
曾经保护止于交数
古代由于保护手段有限,历史上的“交数”,仅为“走马点数”。狂风、暴雨,虫害、都有可能让屹立千年的古柏轰然倒塌。外观看似健康的古柏,也许内部实则早已被虫蛀空……
一场奇妙的“数字新生”
如今,7778株千年古柏正经历着一场奇妙的“数字新生”。随着科技的发展,每株古柏都有了它们的“健康指标”。2024年3月,“树医生”们采用新技术——应力波检测技术,给2300岁的剑阁柏“做CT”,对每株古柏树进行“健康监测”,树心空腐都“无所遁形”!
重焕生机的“古柏爷爷”们,怎么能没有新的身份证呢?以前“古柏爷爷”的“身份证”是铁制牌,挂在树干上,风吹日晒容易遭到破坏。而现在,“古柏爷爷”的“身份证号”被刻在了挡土墙上,一段路上也会设立一个“群牌”,里面记录了每位“古柏爷爷”的详细信息,既美观也更加便于数量统计!
一场正在发生的文明拯救
一树一档、一树一人、一树一策,2024年7月投入使用的剑阁县的一张图智慧树管理平台大屏上,跳动着7778个光点。每个光点都在“呼吸”——那是古柏的实时生态数据流。剑阁县翠云廊古柏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崔建斌说:“采取这些措施,不仅是为了保护树,更是为了延续文明的记忆。”
必须在保护中发展,在发展中保护。为了保护剑阁古柏这一文化遗产和生态资源,剑阁县将过去的“走马点树”的数量统计,拓展为古树分布等5个方面、16项评价指标,实现了从“交数”到“交树”的转变。而这一转变,变的不仅是统计方式,更是对文明的态度。
在广元,每一圈年轮都在等待被重新解读——因为真正的保护,是让历史活在未来。
本篇文章来源于【四川观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