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26日,成都世运会火炬在四川成都、德阳、眉山三地传递,由120棒火炬手接力完成。
三星堆火种点燃“竹梦”火炬,传递的不仅是世运圣火,更是成都“立园满园”、产业创新的火种——
在传递圣火的队伍中,不仅有运动员、国际友人和基层劳动者代表,还有一群特殊的火炬手:来自成都科技创新前沿阵地的创业者、科研人员和产业变革者。他们手中的火炬,映照着成都产业园区蓬勃发展的创新之光。
“哪吒”团队擎火炬
万鳞甲生态筑千亿文创高地
在火炬传递首站,三位火炬手共执“竹梦”火炬并肩奔跑的画面引发沿途观众欢呼——他们是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潘、《哪吒》配音导演陈浩、“哪吒”配音演员吕艳婷。这支扎根成都的团队,创下159亿元的中国动画电影票房神话,更让“成都造”的文化标识闪耀世界。
成都“星算”照苍穹
链主集群拓千亿航天蓝海
火炬手陆川手持火炬奔跑的身影,浓缩了成都向星辰大海进发的雄心。作为国星宇航创始人,他带领团队在全球“太空AI”领域创下多个第一:提出构建覆盖全球的移动算力网“星算计划”,发射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,组网形成最强太空算力。
▲陆川传递火炬
就在火炬传递前一周,国星宇航“政校企园”协同创新的成果迎来里程碑——7月18日,在崇州举行的国星宇航“星算计划-AI增材制造01用户交付仪式”上,由企业新建产线生产的卫星零部件正式移交。这标志着成都“智能制造+商业航天”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实质性突破,为空天产业实训基地提供了前沿载体。
▲西博会成都馆国星宇航AI大模型科学卫星
陆川团队的进阶之路,映射着成都空天产业的生态跃迁:聚焦卫星载荷研制、卫星测运控、通导遥等应用领域打通产业上中下游,成都以中电科10所、29所等链主引领,聚集航天科工23所、中国四维、天奥电子、蓉威电子等领军企业,形成相控阵天线、射频芯片、测控通信、地面站运营、空天数据生产应用等产业优势领域。
这些链主和领军企业不仅夯实了成都空天信息产业的研发根基,更成为集群持续壮大的重要引擎。
根据《四川省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》,到2030年全省航天产业规模将冲刺1000亿元,而成都正以“卫星互联网造、管、用、研全链条”为支点,撬动这片蓝海。
外骨骼火炬十年接力
更多科幻电影中的未来场景
将在成都出现
火炬传递现场,电子科技大学程洪教授与林寒共执火炬的画面引发经久掌声。这对“人机融合”的搭档,在成都科技创新史上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——2015年,林寒穿戴程洪团队研发的外骨骼机器人,在全国残运会完成中国首次外骨骼火炬传递;十年后的今天,他们在世运舞台再续传奇。
林寒的故事是成都科技助残的缩影。2013年因意外截瘫的他,曾以为“一辈子将在轮椅上度过”。但通过程洪团队研发的外骨骼机器人,他不仅重新站立行走,更作为产品测试志愿者推动技术迭代。如今最新一代脑控外骨骼机器人已能用“意念”驱动行走,有望在2026年上半年获批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上市。
▲志愿者借助布法罗的外骨骼机器人进行康复训练
程洪团队创立的布法罗公司,正是成都人工智能产业爆发的典型案例:脑机接口“读心”筛查孤独症、仿生手实现0.2秒精准响应等“成都智造”层出不穷。而产业生态的构建更为关键:
更强劲的动能正在注入。就在火炬传递前几天,蚂蚁集团人工智能企业服务总部项目正式签约落地成都高新区。未来5年,该总部将聚焦政务、出行、医疗等场景打造AI应用标杆,吸引顶尖技术团队入驻。未来,更多科幻电影出现的未来场景,也将在成都出现。
“一杯咖啡”背后:
从“单点突破”到“立园满园”
这些创新火种的燎原之势,离不开遍布全城、犹如动脉一般的园区的强力支撑。
▲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
以可可豆所在的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为例,这里不但是《哪吒2》的诞生地,更是一座“哪吒梦工厂”:园区内聚集了多家《哪吒2》制作链上的关键企业,“喝杯咖啡的时间就能解决技术卡点”,助推电影中1900个特效镜头从纸上创意变为震撼人心的现实场景。自2019年投运至今,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聚焦动漫影视、游戏电竞、数字音乐、超高清视频等重点赛道,已引入60余家企业,聚集从业人员约6000人,孕育出哪吒、“十万个冷笑话”等20余个头部IP。
这种“园区即生态”的理念正在成都全域推进。成都未来科技城通过运用“啄木鸟”机制精准招商,提前研究产业链图谱,找到关键环节的目标企业,通过资本穿透锁定潜力企业。
“比如凌空天行,我们挖掘到公司火箭整机团队有孵化潜力,赓即联合策源资本,通过产业及资本赋能,成功促成企业落地。”相关负责人称,凌空天行落地后,成都未来科技城同步牵引融速科技、英田光学、钧天航宇等产业链配套企业来蓉投资落地,同时还带动了晨发泰达、链研科技、德恩航天、欣玛科技等多家本地企业承担高精尖装备研制、实现产业升级。
▲成都未来科技城 图据成都高新
从文创IP的“万鳞甲”生态到空天信息的千亿集群,从人工智能的“双千突破”到未来产业的硬核产品清单,这些火炬手身后的企业、园区与产业,恰似成都创新星图上的坐标点,串联起成都向新质生产力进军的壮阔图景。从大运会到世运会,成都用一场场国际盛会证明:体育场上的接力棒终将交还时光,而产业创新的火炬,永远握在向未来奔袭的勇者手中。
成都商报-成都发布记者 | 彭祥萍
成都发布编辑丨王映丹 文思瑶
点点♡,点点赞
本篇文章来源于【成都发布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