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随鼓动!这群“中国大妈”执着追梦 用音乐证明“优雅无关年龄”

炎炎夏日,位于德阳市区峨眉山南路的一家茶室内,传来了空灵、悠远、深沉的器乐声,一支名为“空灵雅韵”的无忧鼓(又称空灵鼓)器乐队正在排练歌曲《世界赠予我的》,曲调悠扬、悦耳动听……

而她们,还有另外一种身份——“中国大妈”。除了对音乐的追求,她们还想用自己的故事,打破人们对“中国大妈”的刻板印象,用空灵鼓这种新式的乐器展现优雅、充实、快乐的退休生活。

1.png空灵鼓声与海浪声交织

遇见空灵鼓:

长得像“大锅”的奇妙乐器

演出临近,队员们都格外积极,早早地来到排练室,一遍遍地磨合演出细节。“说是排练室,其实就是点上一杯茶就能待上一上午的茶楼。”当清晨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落在古色古香的茶室内,八位平均年龄60岁的大妈们围坐成一圈,她们面前摆放着形似倒扣大锅的金属乐器——空灵鼓。此时,鼓槌轻轻落下,《世界赠予我的》美妙旋律如清泉般流淌而出,空灵悠远的音色让整个茶室瞬间安静下来。

“大家节奏要统一,动作要优雅……”说话的人是乐队发起人魏畅,这位曾经的德阳国标舞协会会长,退休后并没有闲下来,而是开始尝试各种乐器。直到走进老年大学的培训班,她突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。“第一次在培训班见到它时,觉得很新奇,”魏畅抚摸着鼓身上莲花瓣的纹路回忆道,“当老师敲响第一个音符时,我整个人都愣住了——憨憨的外形下,怎么能发出如此空灵的声音?”

去年九月,德阳老年大学首次开设空灵鼓培训班的消息引起了一众关注,许多本就在老年大学参加其他课程的学员早早地赶去试听课。第一堂课的场景让指导老师、蜀派古琴传承人郑志军记忆犹新:“班上几十位学员不约而同地屏住呼吸,有人闭目聆听,有人手指不自觉地跟着轻叩节奏。”这种在空气中震动的音符,自那一刻起叩击着学员们的心灵。

魏畅告诉记者,退休后她和几位喜爱音乐的好友分别尝试过架子鼓、非洲鼓、古筝、葫芦丝等各种乐器,但都未找到一种共同的表达方式,大部分时候只能坐在一起喝喝茶,各自把玩各自的乐器,直到空灵鼓“闯”入她们的生活。“那声音,像深山古寺的晨钟,让人瞬间宁静。”一旁同样喜爱音乐的好友周瑜回忆起初听空灵鼓的感受,眼里闪着光。谁也不曾想到,这种直击心灵的奇妙共鸣,成了日后串联起这群音乐爱好者的无形纽带,属于她们的音乐故事,悄然翻开了第一页。

2.png

乐队发起人魏畅。 德阳传媒记者 雷媛 摄

3.png

成员周瑜将古筝融入到演奏中。德阳传媒记者 雷媛 摄

组建乐队:

一群志同道合者的艺术追求

培训班开设不久后,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学员。“本以为只是用来打发退休后的时光,不曾想学员们竟有着自己的音乐追求。”郑志军老师回忆道,在学习了一段时间空灵鼓后,魏畅主动找到他:“郑老师,我们想组建一支乐队。”说这话时,她身后还站着几位同样眼睛发光的学员。原来,班里的几位同学被空灵鼓的乐音深深吸引,早就萌生了组建器乐队的想法,当魏畅初次提出时,大家一拍即合。

于是,一支以空灵鼓为主的器乐队成立了。

空灵鼓入门容易,但要演奏出乐队的水平,却非一日之功。组建之初,队员们连一首完整的合奏都难以完成,节奏统一成了挡在她们面前的第一道坎儿。在团队里负责音准把控的成员叶建冰,自小在教师家庭的熏陶下积攒了一定的乐理知识。“现在中老年人学才艺的越来越多,演出时音准节奏稍有偏差就会被听出来。”她解释道,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她们只能分段练习,从慢节奏曲目开始攻破,单独加练、聚则合练成了她们的生活日常。

功夫不负有心人,队员们的技法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逐步提高,她们开始对自己的演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——创新!在一次日常排练中,队员周瑜恰巧带上了古筝。有人提出:“要不将古筝融进来听一下?”没想到意外收获了惊艳的效果,古筝的清越声与空灵鼓的醇厚完美融合。“全国玩空灵鼓的很多,但在空灵鼓中融入其它乐器的乐队却很少,在四川可能是独一份。”魏畅自豪地告诉记者。

自此,成员们凭借各自学习不同乐器的经历,又逐步将音树的晶莹、三角铁的清脆、非洲鼓的奔放融入到空灵鼓演奏中。“每一次表演,我们会根据不同曲风搭配不同的乐器。”如今,还有队员在学习陶笛、箫等。未来,她们将在空灵鼓的表演中加入更多的中国传统乐器,让空灵鼓这一新式乐器在与其它乐器的碰撞中焕发光彩。

4.png

乐队专属鼓谱。 德阳传媒记者 雷媛 摄

小众乐器:

疗愈身心的“神器”

清晨的海滩上,几位身着素雅旗袍的女士面朝大海演奏空灵鼓。潮声与空灵的鼓声交织,引来了无数人围观,纷纷询问:“这是什么乐器?声音好治愈。”魏畅告诉记者,这是乐队在广东湛江练习时的场景,此举也引起了当地媒体的报道,而比她们更受关注的是这个只被较少人所知的小众乐器——空灵鼓。

“空灵鼓乐音婉转悠扬、纯净空灵、有强劲的穿透力……”郑志军老师向记者介绍道,这种乐器由中国鲁儒乐器在钢舌鼓的现代工艺上创新研发而成,它的乐声融入了中国西周编钟和磬的古典韵味,演奏方式灵活自由,在近十年的发展时间里,不仅美观度大幅提升,音域范围也从最初的简易版本发展到如今专业级的15音产品。

这种融合了现代工艺与传统智慧的乐器,其疗愈功效正在被实践证明。乐队成员曾小华对此深有感触:“演奏时需要完全放空思绪,当鼓声响起的那一刻,身心感受到无比的舒适。”魏畅补充道:“以前在家里练习其它乐器时,需在专门打造的隔音房里,但空灵鼓很特别——它清澈空灵的音色不但不会打扰邻居,反而成了邻里间的享受。”

最令人感叹的是,这件千元左右的乐器,因其材质轻巧便于携带,成了多种文化场景可以把玩的乐器。“在一次茶会表演中,百余位观众一边品茶,一边聆听空灵鼓与古筝的对话,一旁还即兴书画创作。”这种多维度的艺术体验,让中国传统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现代生活。

5.png乐队正在茶室内排练。德阳传媒记者 雷媛 摄

6.png在石刻公园演出。

7.png乐队经常登台演出。

老有所乐:

重新定义“中国大妈”

茶室内,乐队的排练还在继续……

“注意表情管理!”魏畅不断提醒队员们。“无论是练习,还是演出,都必须呈现最佳状态。”采访当天,记者见到她们排练时的场景,被她们积极向上的精神感染。“一次失误不仅影响团队形象,更会影响大众对空灵鼓的认知。”为此,她们保持每周两到三次的固定排练,演出前更会加练到四五次。这种专业的精神,让她们的演出水准高于普通业余爱好者。

而促使她们如此刻苦练习的背后,还深藏着一个小小的心愿。魏畅告诉记者,“组建乐队的初衷,其实还有一个目的,就是想重新定义‘中国大妈’这个称呼。”魏畅认真地说,“我们这个岁数,一出去人家就说‘大妈’,听着心里五味杂陈。”她希望乐队从演奏水平、穿着、谈吐等多方面的表现,改变人们对中老年女性的刻板印象。说话间,魏畅手指不经意地轻抚过空灵鼓的金属边缘,发出清脆的共鸣,一种由内而外的清雅气质散发出来。

如今,她们的坚持也正在收获回报……公园绿荫下、海滨沙滩旁、优雅茶室内,乐队组建一年来,所到之处,总能吸引不少人驻足欣赏。今年五月,在德阳石刻公园举行的大型文化艺术季活动中,她们还受邀与许多年轻人同台演出,她们用实际行动打破了年龄的界限,证明了艺术激情与创造力从不被年龄定义。而未来,她们也将带着自己的音乐素养和人生态度走进社区、养老院、特殊教育学校等,让空灵之音温暖更多心灵。

在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今天,当多数人将退休与广场舞、麻将画上等号时,“空灵雅韵”乐队用艺术实践重新定义了“老有所乐”的深层内涵——退休不是人生的谢幕,而是换一种方式继续绽放,正如那空灵鼓声,余韵悠长,久久回荡……

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

本篇文章来源于【德阳市新闻传媒中心】

成都全城再生资源回收,详情咨询电话:18782191329。欢迎垂询。https://www.prnss.cn/2442.html
上一篇
下一篇

为您推荐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8782191329

电话咨询获取优惠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