郫都,这片浸润着烟火气的土地,孕育出璀璨的绿色食品产业。2024年,郫都绿色食品产业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00亿元,然而长期以来,70%的食品企业需远赴外地采购包装,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。
就在这样的产业痛点中
成都天意包装有限责任公司
(下称“天意包装”)
悄然萌芽、茁壮成长
用18年时间完成从作坊到标杆的蜕变
以持续创新重新定义
食品包装的“颜值”与“品质”
为郫都食品产业补上关键一环
破局初创:
以初心为锚,在空白处扎根
2007年的郫都,食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但配套包装产业却步履蹒跚。彼时,赵小燕与先生在亲戚的点拨下,敏锐捕捉到家乡美食背后的包装商机。“当时本地企业要么从外地进货,要么将就着用简陋包装,我们就想,为啥不能在家门口做出让大家放心的包装?”赵小燕的创业初心朴素而坚定。
创业初期的艰难远超想象。工厂里只有两三个人、两三台老旧机器,说是作坊都显得勉强。赵小燕身兼数职,既是把控质量的质检员,又是操作机器的工人,既当统筹全局的厂长,又做打扫卫生的清洁工。“那时候真是‘一块砖’,哪里需要往哪里搬,每天忙得脚不沾地,累到倒头就睡。”回忆起那段时光,她眼中闪过一丝疲惫,更多的却是坚韧。
凭借着“做放心包装”的执着,天意包装在2008年迎来首批重要客户——扬名、丹丹、鹃城郫县豆瓣等本地知名企业相继抛来橄榄枝。“能得到这些企业的认可,靠的就是实打实的品质。”赵小燕说,当时每一批产品都要经过反复检测,哪怕一个微小的瑕疵都绝不放过。正是这份较真,让天意包装在行业内站稳了脚跟,也为郫都食品企业节省了大量采购成本,初步缓解了“包装外采”的困境。
创新突围:
以变革为刃,在转型中跃升
企业的成长从不是坦途,天意包装在2016年迎来首次关键转折。当时,合作的大型企业提出更高要求:传统瓶型密封性不足,影响酱料保质期。赵小燕立刻组建攻坚团队,与合作方联合研发。历经半年多的试验,攻克了瓶口密封、材质适配等多个难题,第二代高口瓶型终于问世。这款瓶型凭借更优的密封性和实用性,成为行业首创,不仅稳固了与大客户的合作,更让天意包装在业内打响了名号。
2019年的“北上广之行”,成为天意包装的第二次重要转折。“一线城市的包装太惊艳了,不再是简单的容器,而是能和消费者对话的载体。”团队成员带回的行业趋势,让天意包装深受震撼。回来后,两项革新举措迅速落地:成立专业工程师团队和模具维修车间,实现从设计到生产的快速响应;组建设计小组,推出定制化服务。
这场变革带来的不仅是理念的更新,更是硬实力的跃升。生产车间从原来的几百平米扩展到数千平米,仓库容量翻倍,全自动化生产线取代了老旧设备,生产效率提升3倍以上。升级后的生产线产出的第三代易拉瓶,凭借便捷的开启方式和时尚的外观,迅速成为辣椒油、香辣酱、网红瓶等产品的“香饽饽”。“有客户说,换了我们的包装后,产品复购率都提高了。”赵小燕的话语中满是自豪。
聚力前行:
以匠心为尺,在协同中共进
“现在的年轻人买东西,先看‘脸’再看‘内涵’。”赵小燕对消费趋势有着敏锐的洞察。为了迎合80后、90后、00后等主流消费群体的需求,天意包装在设计上狠下功夫,从瓶型曲线到色彩搭配,从图案设计到开启体验,都融入了情感化元素。
从2020年到2025年,短短5年间,天意包装的瓶型从寥寥几种扩展到四百多个异形瓶,涵盖了食品、调味品、休闲食品等多个品类。团队规模也从3人壮大到60人,其中80%是女性。这些女性员工在质检、管理人员、生产工人等岗位上发光发热,形成了独特的“她力量”。赵小燕还亲自运营自媒体,分享创业心得和包装知识,4年多来积累了数万粉丝,成为不少年轻创业者的“知心姐姐”。
如今的天意包装,日产能高达60万个,产品覆盖上百种规格,不仅能满足传统食品企业的需求,更能精准匹配食品、调味品、休闲食品、网红瓶定制化服务的包装要求。本地采购的便利性和差异化定制生产PET、PE塑料瓶,让郫都食品企业的包装成本降低15%以上,交货周期缩短至3天以内,有力推动了“郫都造”食品的市场拓展。“以前我们要去外地找包装,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拿到比外地更好的产品,省心又省钱。”一家食品企业负责人的话,道出了天意包装对本地产业的价值。
“无论市场怎么变,做好每一个瓶子的初心不能变。”赵小燕的话语朴实而坚定。18年来,天意包装从填补本地包装空白起步,到如今努力成为赋能产业升级的标杆,见证了郫都食品产业的蓬勃发展。这家扎根郫都的企业,正与食品企业携手,用一个个充满匠心的包装,共同擦亮“味在郫都”的金字招牌,书写着产业协同发展的新篇章。
-END-
图文丨刘小莉
本篇文章来源于【天府郫都】